Citizen Journalism
糟糕,我完成不同意有位同學的看法。
因為所謂公民新聞或是不管它叫做什麼都好,應可視為 Web 2.0 之中一物種,我覺得只是不同文本的新聞,所以她指稱的三點理由:公信力不足、客觀度不夠、資訊來源難以取得,完全不成立。
有時候我覺得部落客比記者還不受利益的誘惑,部落客真的比較沒有收視率與發行量的壓力。一旦有壓力,也就是 constraints,角色很難不 wear others shoes,這個others包括許多不同階級、內部與外部、不同關係人等。若說「正統、專業」新聞有導正視聽之效,現在可能同意妳的人不多(喔,就台北觀點來說;上課上到現在,已經不由地每想到一個觀點就不斷有反面意見自生,或深怕自己是那共犯集團中、沒有自覺的小資本家)。
如果說公信力不夠的話,我好像又聽見大英百科全書的「公廁說」;客觀度不夠,我只能說立場絕對存在,不是問題,那個媒體沒立場,紐約時報也大大方方地說明自己立場,重點是不因立場而自失立場;資訊來源難以取得,放話文化就是在所謂難以取得資料下的畸形兒,看過 Erin Brockovich 這部電影吧,本來真相就需要熱情的描繪建構出的,也應容許我們看到多個面向來形塑真相,不是嗎?

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