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-09-25

It's Not a Rocket Science

上回講到 Profession 專業這個字,也讓我想到常常掛在嘴邊一句勉勵同事的話(但有時候也是在教訓人的一句話)- “It is not a rocket science”。 不過,我該改變我的態度,是我錯了,對許多人而言,公關真的是比火箭科技還難的微積分題目,而且必須以有限的時間正確地解答難題,而且!很抱歉,正解像是 釣魚時的浮標,即便是天才小釣手也得看到釣上來的魚,才知結果,雖然每次都用達人使用的釣餌、釣線、釣竿,你能說一定是同一種魚、同重量、同身長嗎?

蔣公小時候在奉化縣某條小溪看見魚兒拼命往上游(哈哈,灌水一下 … 咦,七年級生知道這個偉大的故事嗎?),也讓我體會了「不進則退」的道理。真的,如果不進的話,那麼,永遠是一道無解的 rocket science。曾經,我將別人視為「神」,真不知道別人是如何辦到的,真如傑克般神奇,為什麼可以有這麼多小朋友來自全省,由老師帶領認真地表演爭取榮譽?如何才能使用這麼大、這麼棒的場地?為什麼有這麼多媒體要派 SNG cover the story

現在,我的頭銜比別人高,我也看到有優秀的人不斷 pushing the envelop,當然也深知有並未像鮭魚般拼命向上游的人,突然間,那個無聊八股的蔣公神話,似乎不再只是洗腦的故事,這道理這麼鮮活地在我眼前上演。

我是或曾經是別人的「神」?我不知道,只要不是「大惡神」就好,但我仍需繼續尋找我的「神」。只要有我的「神」在,It’s not a rocket science

2005-09-20

You Give Love a Bad Name

我的公關際遇非常特殊,因為我的公關生涯肇始於國外公關,所以其實當我在經歷將近六年國際公關工作後,轉接觸國內公關市場時,連一位國內媒體記者都不認識,甚至如何找到主線記者對我來講都是職場初次挑戰。

知道我要講甚麼了吧?

只有不成熟的客戶才會把你的媒體關係放在首位,而且認定它是個媒體曝光的保證。(當然,凡事皆有例外,不過僅止於某些特定產業或 scenarios)

不是!今天不想抱怨客戶。以上是楔子而已。

今 天應舊同事請託,對15位國外媒體參訪團成員(包括 San Jose Mercury News, Business Week, Les Echos, Handelsblatt, Wirtschafts Woche, The Times, Elsevier 等)做簡報,介紹這個已經執行超過10年的國際公關計畫。我有幸在這個國際公關專案開始的第二年,即加入公關團隊,也開始了我的公關生涯。

所 以我對公關的認知以及日後作為,有一定的背景因素與 “歷史包袱”,大概這就是為什麼我會不計後果,氣得在月前 “婉拒” 兩個客戶。理由非常簡單,卻也極難做到(像 Bon Jovi 一樣): I don’t want to “give PR a bad name."

最近收到一位八年前認識的倫敦金融時報(Financial Times)記者的 email,要我建議及安排,if possible,他九月底亞洲採訪行程台灣站的採訪對象。

因此,我知道我並未將台灣的公關產業污名化。Simply because there is a foundation needed more care about in a long run called PROFESSION.

2005-09-18

Dogs Never Lie About Love


當初曾對前女友說,如果她的前男友一直無法忘懷往日情深,極力想挽回關係的話,就建議他 “Get a dog!” 如果還是不行無法斬斷情絲,沒有奏效的話,那麼 “Get Two!”

後來我真的 實踐了我的建議,在與前女友分手後(她現在是兩個小女孩的媽),買了我已經 許久的 Husky 來填補瘡傷也實現一下幼時喪犬(一隻叫莉莉的白色狐狸狗)後能再養狗的願望。

Whisky 是那一窩犬仔最後一個被賣掉的不知道老幾,所以可想而知(我當初並沒想到)他是最不討喜的那一隻,由後來回狗店洗澡時經老闆介紹初見他兄弟便知(我看到一隻頭大面四方、身材壯碩的巧克力哈士奇,正壓制著我們家的 Whisky)。不過沒關係,狗在善而不在猛,有療傷作用則靈。我們全家還是張開雙臂歡迎他,給他無限的愛。

“Dogs Never Lie About Love” Jeffrey Masson著),不過有時候也會耍一下「善意的欺騙 (white lie)」,像他這回兒就躺在我腳邊打盹,但每次在溜狗時便六親不認,把我當做雪橇拉。

不過他現在年紀大了,出門已經不再血氣方剛,衝勁與耐力指數只剩下三分,吃飯時也一定要拉個人看著他吃才用餐。是不是人老了都不願獨自用餐啊?想想我每天下班後都為晚餐盤算了半天,嗯,我的確是老了。

2005-09-17

They Are Real!

最近常見到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園的新聞,在許多 歡樂的新聞中,也有幾則 不太歡樂的抨擊新聞出現,令我想起四年前back-to-back帶兩團媒體參訪加州迪士尼的經驗。插句話,聽熟識的媒體朋友說,這次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園台灣負責公關的是我 嚮往多年“full of mystery” 的奧美。我其實蠻同情負責的同業,因為無論從那一個層面來看,園區面積、地主人文風情、遊客素質等,相對其他園區皆不堪比較,可以想見那種帶團如履薄冰的壓力。

聽到港星報怨甚至表示永不再赴園,我直覺地想到,So? 迪 士尼樂園最在乎的上賓是每一個入園小朋友,不是大人世界裡的巨星,你看過任何巨星代言過迪士尼樂園嗎?有啦,都是說從小就愛米老鼠,或跟米老鼠照相多興奮 (就跟小朋友一樣!)。那裡是卡通世界、米老鼠的家,有米老鼠紙幣,可以像真鈔般在園內消費,只有大家爭得要跟米老鼠合影,不是米老鼠搶著要跟名人合影。 那裡是處讓人滿足兒時夢想的 Wonderland,不是滿足巨星夢的邵氏影城。

要 在迪士尼樂園裡,進行除了遊園以外的事(例如媒體參訪、商業拍攝錄影),相關限制與要求非常多,其實我非常欣賞 『絕對不可以妨礙到遊園兒童』 的原則!我覺得可以說 『絕對不可以妨礙他人(兒童)的圓夢之旅』 ,像大聯盟一三壘內野旁的小朋友一定是球員送界外球的對象,沒有人會看到有小孩在場時,把球送給看球賽的 blonde,這時YES Network Michael Kay 常會說 “Another satisfied customer”,伴隨著父子同樂的鏡頭。(喔、我其實很不欣賞他捨王而看好 Cano,還有那句 “See ya!”

因為工作之故,所以大家跟接待我們參訪的國際媒體關係窗口(據他說他也負責接待遊園貴賓,例如 Robbie Williams)請教了幾個問題,「你們如何選擇裝扮卡通角色的員工啊?他們熱不熱啊?有學過舞蹈嗎?學過如何與小孩互動嗎?」,他一臉驚訝地回答我們說 “They are real!”

的確,他們都是真的卡通啊!難怪全世界的大人小孩都搶著跟他們合影留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