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-01-22

Ad Or Not Ad? That Is A Question

去年國內掀起美國職棒大聯盟熱,看球之際也特別注意到球場廣告,尤其是一則關於治療男性勃起障礙藥物的看版廣告,位於本壘板後方絕佳的曝光位置,彷彿時時在為打者加油吶喊「全壘打!」

難道國內眾多專注「醫療保健」產業的公關公司,都不知道有這招嗎?當然不是,一言以蔽之:美國市場可以為處方簽藥做廣告,台灣則否。兩者市場的主管單位分別是「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」(U.S.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;簡稱FDA)以及隸屬行政院下的衛生署,雖然兩者在藥品(處方簽藥)廣告上態度不同,但理由相同,都是「基於國民健康之最大利益考量」之故。

那麼國內如何進行醫療保健公關呢?如何在不做廣告(不違藥事法令)的條件下,與民眾溝通呢?讓我們不妨換個角度,看看公關如何「填補」廣告的「漏洞」。20047-8月號的FDA消費者雜誌(FDA Consumer magazine)雙月刊封面故事「Truth in Advertising: Rx Drug Ads Come of Age」中,將美國有關醫藥之消費者(Direct-to-consumer;簡稱DCT)廣告概分為:直接產品訴求(Product-claim)、提醒叮嚀(Reminder)、尋求協助(Help-seeking)等三大類。

所以簡言之,國內的醫療保健公關就需要透過不同的公關活動,編織出涵蓋此三大類訊息並可與目標受眾溝通的計畫。

直接產品訴求-藥品名稱及適應症
通常藥品在獲得國內衛生署上市許可後,可以正式對大眾媒體宣佈新藥上市,並直接訴求藥品資訊(名稱、適應症、作用機轉、副作用等),此為公開資訊且屬於醫療保健新聞的一部分。不過,藥品也分有許多種類,如外用、內服、針劑,取得許可方式也各不相同。如何善加利用藥品與疾病之間的關係、特點或醫學背景資料,設計出打動媒體與大眾的溝通方式與內容,就「修行在個人」了。

提醒叮嚀-關心
許多疾病皆有不同的致因(氣候、環境、遺傳、地理位置、心理因素),以及季節性因素(換季、春夏秋冬、節慶活動)等。此類素材較多著墨在疾病本身,也可說是將心比心地去發掘、關心患者的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樂等許多不同面向的議題或角度,並不一定需要訴諸藥品名稱。主要的是提醒民眾注意某種疾病,同時也要關心周遭親友。

尋求協助-教育
包括國內衛生主管機關在內,無論是含有衛教資訊的網站也好,或是讓民眾免費索取的衛教手冊,都是為了要讓民眾有機會認識疾病、認識療法、防範疾病,還有正確求診就醫。而這些資訊都是經由專業醫務人員所提供、建議、審核,以便能提供完整且正確的衛教資訊,而且也有諮詢方式說明,如:諮詢專線、信箱、醫療單位地址等。













文中也揭示了 FDA 分別對醫師與民眾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,似乎醫藥廣告利大於弊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